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近日爆發令人震驚的醫療事件。一名35歲女性因長期腰背疼痛尋求幫助,醫生在檢查時發現其體內有一枚堅硬如石頭的異物,這枚物體竟已在她體內存留長達十七年之久。
根據內華達大學醫學中心的專業團隊報告,該名女性患者多年來一直承受著慢性疼痛的折磨,卻始終找不到病因。直到最近一次詳細檢查,醫師才發現在她的腹腔深處,有一個約5公分大小的鈣化物體,這便是造成她長期不適的元凶。
主治醫師陳明哲教授表示:「這是我行醫三十年來遇到的最不尋常案例之一。這塊鈣化物體完全堅硬如石,表面光滑,呈現深褐色,最讓人訝異的是它居然在患者體內存在了近二十年而未被發現。」
經過詳細的病史調查,醫療團隊確認這枚異物應是患者在十七年前接受盲腸手術時,醫護人員不慎遺留在體內的紗布所形成。這塊紗布在長年的生理環境中逐漸被鈣質包覆,最終形成一顆石頭般的硬物,專業術語稱之為「紡織品異物肉芽腫」,俗稱「紗布瘤」。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名女性曾多次前往不同醫院求診,甚至進行過數次影像學檢查,但都未能診斷出這個問題。內華達醫學影像中心的林智源主任解釋:「紗布瘤在一般X光檢查中可能不太明顯,而且它通常會與周圍組織融合,使得即使是資深放射科醫師也有可能忽略。在這個案例中,是我們使用了高解析度的CT掃描並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仔細研判,才終於發現了這個隱藏已久的問題。」
女患者(基於隱私考量未透露姓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年來我不斷被告知疼痛可能是心理因素,有醫生甚至建議我去看精神科。現在終於找到原因,我既感到憤怒又鬆了一口氣。沒有人應該經歷這種被忽視的痛苦。」
內華達醫學中心已為該患者進行了微創手術,成功取出這塊鈣化異物。手術主刀醫師黃偉仁表示:「手術過程相對順利,但由於異物已與周圍組織形成粘連,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分離,以避免造成腸道或其他器官的損傷。」
台灣醫療疏失律師吳承翰分析指出,這類醫療疏失在美國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按照美國法律,雖然事件已過去十七年,但因為患者直到現在才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所以仍然可能在『發現規則』下提起醫療過失訴訟。這類案件的賠償金額往往相當高昂,因為它不僅包括醫療費用,還包括長期的痛苦和生活品質下降的賠償。」
醫療安全專家張文心教授提醒,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醫院必須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查核:「現代手術室應採用嚴格的紗布計數程序,有些醫院甚至使用帶有X光可辨識線的特殊紗布,以及術後例行性的X光檢查來確保沒有異物遺留。遺憾的是,即使在醫療發達的國家,這類事件仍然時有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手術中遺留異物的事件在全球每年仍有數千起,尤其是在緊急手術或肥胖患者的手術中風險更高。這提醒醫療專業人員需不斷加強安全意識和程序。
該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腰背疼痛症狀已明顯減輕。她計劃向當年為她進行盲腸手術的醫院提出法律訴訟,並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提醒其他長期疼痛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尋求真正的病因。
內華達醫學中心發言人表示,院方已將此案例納入醫學教育教材,希望藉此強化醫護人員的警覺性,避免類似疏失再次發生。同時,該中心也呼籲醫療同業在面對長期無法解釋的疼痛時,應考慮到異物遺留的可能性,特別是有手術史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