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報 / 地方中心
【主題:臺北以色列教育合作交流啟航見面會】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11樓臺北市政府吳三連廳】
【時間:110年1月12日(星期二)下午3時】
【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讓全球跨國交流因邊境管制受到巨大影響,但距離8,300餘公里的臺北與以色列,在疫情中仍積極推動教育合作交流,1月12日臺北市政府蔡炳坤副市長及教育局吳金盛主任秘書、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臺代表Omer Caspi (柯思畢)及以色列教育部與環境部代表等,將跨越邊境限制在臺北市政府見面,宣示雙方國際筆友及教育交流系列活動正熱切啟航。
臺以交流源自柯文哲市長108年率團訪問以色列,回國後即積極推動雙邊各項交流,市長訪問以色列後,隨即以色列台拉維夫市的愛羅尼高中師生及臺北中崙高中師生也在108年6月及10月互訪;同時,臺北市教育局也透過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協助媒合,雙邊各28所學校立即在108學年展開國際筆友交流計畫。
臺北市自105年即開始推動國際筆友計畫,本市學校與各國學校透過線上平臺、電子郵件、實體書信作品或進而進行實際交流互訪等方式,讓學校師生能與國外夥伴進行國際議題的課程協作,筆友計畫交流的外國學校已擴及歐美亞,如美國、義大利、日本、法國、英國、新加坡等10餘個國家。今逢此疫情限制,人類生活改變,更顯現此多元交流方式的重要。
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台代表 Omer Caspi (柯思畢)到任後,積極推動並擴大臺以交流,在拜會柯市長及與臺北市教育局就教育議題交流後,有感在此疫情中,國際筆友計畫更有其推動價值及教育意義,因此,也積極促成以色列環境部及教育部以中央層級在全國推動這合作計畫,期待與臺北市有更進一步的合作進展。
蔡副市長表示,臺以雙方跨越疫情及邊境限制,辦理合作啟航見面會,作為擴大合作開端,接著3月上旬在臺北也將辦理臺以國際筆友計畫學校共同進行的視訊交流活動、4月22日地球日將在臺北市政大樓1樓辦理開幕活動,展開為期14日「臺以國際筆友兒少畫展」,展出臺北及以色列學生筆友以「動物保育」為主題之畫作;另也著手規劃的「未來種子計畫」將由教育局、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柯思畢代表伉儷、臺以學生及特教生參與,在本市辦理普特融合之植樹活動等。
教育局吳主任秘書表示,在臺以官方合作推動下,雙方學校將有更進一步的合作進展,未來雙方在推動教育政策時,可借鏡彼此教育的特色。同時,也期許雙邊學生互動,獲取不同的文化刺激,提升學生對他國文化之理解及國際素養。
臺北市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接軌全球化跨境學習機會,擴大學生國際交流參與機會, 108年度補助101團,約9,049名師生赴海外進行國際交流;108年推動「臺北在地遊學」計畫,來臺北體驗遊學及交流學生也達1萬6,265名。今雖逢疫情影響停止實地交流,但教育局也將持續透過多元交流方式推動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