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報 / 地方中心
【主題】南門冬至「雞母狗仔」-傳統搓湯圓創客體驗
【日期時間】:110年1月14日(四)上午8點~下午3點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南門國民小學(二樓多元學習資源中心)
【臺北報導】
冬至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又稱為「亞歲」,也就是第二個年的意思。在傳統民俗觀念,吃了冬至圓就等於長了一歲。農村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A(磨)圓仔』,傍晚全家聚在廚房共同搓圓仔,小孩圍在大人旁邊,人手一團棵米糰,隨意捏塑成各種動物造型,其中以雞、狗等造型最常見,俗稱『雞母狗仔』。
南門國小利用期末評量結束後,師生在沒有課業進度壓力下,安排三年級全體學年,以冬至-社會領域的民俗節慶,利用搓湯圓活動,結合藝術領域創客課程,將各種不同造型的動物圖案,進行「美感教育」體驗,並跨域延伸國語領域,融入本土文化學習。
活動首先介紹冬至與『雞母狗仔』關係,澄清「雞母狗仔」不是捏麵人。接續說明是項習俗由來及形成背景,並進行食材介紹及課程說明。製作使用食材部分,係採用蓬萊米A(磨)成米漿,壓乾並揉成棵米糰(俗稱棵粹),最後加入糖及食用色素進行製作。
加工後的棵米糰,可提供印製紅龜粿、捏大圓豬、公雞或小老鼠等各式作品,讓在場親師生結合藝術教育,動手一(藝)同進行學習和欣賞。現場除作品展示與分享外,也設計學生學習單,讓學生逐步完成,具體地呈現本次學習成果。
『雞母狗仔』的製作在農村非常普遍,不僅可讓孩子diy及食用,還兼具藝術觀賞的價值。『雞母狗仔」還可用來祭拜,祈求六畜興旺。它也是農村秋收冬藏農閒時的精巧手工藝,同時也是展現民俗節慶、娛樂趣味的活動。南門國小希望透過傳統搓湯圓活動,讓學生加深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趣味連結。
活動流程:
上午場:由三年甲班、三年丁班兩班進行體驗
8:30 集合至多元學習資源中心入座
8:30~ 9:00 說明雞母狗活動、食材介紹及活動注意事項
9:00~ 11:30 進行「美感教育」:搓湯圓DIY雞母狗造型
11:30~11:50 三甲、三丁親師生互相欣賞及分享作品
下午場:由三年乙班、三年丙班兩班進行體驗
12:30 集合至多元學習資源中心入座
12:30~13:00 說明雞母狗活動、食材介紹及活動注意事項
13:00~14:30 進行「美感教育」:搓湯圓DIY雞母狗造型
14:30~15:00 三乙、三丙親、師、生互相欣賞及分享作品
南門國小希望藉由多元的資源,帶領學生走入傳統農家快樂時光,讓學生認識、體驗、接受及推廣我們自己的在地文化。
歡迎各界媒體蒞臨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