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報 / 地方中心
一、活動緣起
「辶反城市」主題系列活動,係參考《辶反田野》書中透過田野工作過程,觀察、反思社會問題的意涵。
「辶」意即「忽走忽停」,故本活動有走出願景館的走讀課程,也有在館內互動的沙龍及講座活動。
「反」亦是「返」,意味著一種反省、反思,係希冀透過各式活動,與市民共同思索嘉義市的都市發展、城市美學等議題,以凝聚市政發展願景。
基此,「辶反城市」主題系列活動是以「城市走讀」、「美學沙龍」、「跨域講座」三種不同互動方式、八場課程組合而成,將引領市民用理性與感性的思維,去探討嘉義市重要的發展脈絡,以及這些歷史空間與當代社會人們之間的關係,透過探索、感受、對話,去對焦嘉義市未來發展的方向。
市府希冀和市民共同思索嘉義市的城市發展,諸如:
懷念的木都風景該如何再現?
嘉義市的未來又跟這些過去有什麼關聯?
我們該如何擘劃出大家一起期待的嘉義新風貌?
2021臺灣設計展嘉義市又該如何展現城市魅力?
因此,需集結多元社群,增進市民理解市政規劃,讓嘉義市民能與市府同心一起打造更好的嘉義市。
二、「城市走讀」活動主題
本活動將以嘉義市在地的「歷史」與「空間」發展脈絡作為地方研究的基礎,以不同時期的地圖,引導市民先行閱讀及理解城市的發展紋理,再透過現地走讀,帶領市民認識嘉義市的都市發展脈絡,以親身至現場的方式打開街區想像,強化市民對於嘉義大車站周邊發展脈絡的了解。
透過以下3種都市發展脈絡、5場實地踏查,讓市民感受嘉義市的城市尺度與形貌:
(一)以「文化藝術」發展脈絡為主
「嘉義市立美術館」於109年10月6日正式開館,是嘉義市「畫都」的重要里程碑,是每個嘉義市民值得一訪的場域。
(二)以「城市現代化」發展脈絡為主
中山路沿線的嘉義車站、中央噴水圓環、嘉義市政府、嘉義公園,從過去到現代皆見證著嘉義市的都市發展,且為響應嘉義市政府「中山幹線-全低底盤電動公車」政策,以搭乘公車的方式,遊覽嘉義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道路-中山路。
(三)以「木都」發展脈絡為主
慶安社區保存許多嘉義市木都的記憶,包含木構建築、太師府(巧聖先師魯班廟)、阿里山林鐵、製材廠等,可一窺曾經繁華的木都歷史。
三大發展脈絡示意圖
三、講師
講師:陳世岸
【空間文本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重要經歷: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講師
專長:嘉義市地方歷史與空間研究
建築規劃設計
四、參與對象
各場次參與人數預計以15名為原則,將於各場次活動開始前三日公告錄取名單。
篩選排序依據:
(一)對嘉義市發展(包含城市規劃、歷史空間再生、城市風格塑造)有興趣之民眾。
(二)返鄉青年或於嘉義市就學學生。
(三)一般市民或外縣市居民。
五、活動資訊
(一)文化藝術發展脈絡【共三場次】
- 日期:109/10/25(日)、109/12/05(六)、110/01/30(六),14:40~17:00
- 路線:
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集合點】>嘉義車站>中山路>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蘭井街>廣寧街>美術館>回程。
- 各場次講說重點:
各場次走讀路線皆相同,惟考量活動時間,各場講說重點不同,參與者可依興趣選擇場次。(1)第1場次:以美術館為主,帶領民眾一睹市定古蹟美術館(舊菸酒公賣局)室外景觀之美,並探討其對街區帶來的影響。
(2)第2場次:以文創園區為主,注重於其前身舊酒廠歷史建築的時代角色與建築美學,並了解其現況運用。
(3)第3場次:以嘉義車站為主,講述國光客運舊址(願景館)及市定古蹟嘉義車站,進而說明嘉義的鐵道文化與城市發展。
- 活動流程:
(二)城市現代化發展脈絡
- 日期:109/11/21(六),14:40~17:00
- 路線:
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集合點】>搭公車(嘉義車站站上車、嘉義高商(嘉義公園)站下車)>嘉義公園>於嘉義公園活動結束>搭公車回程【亦可自行離開】。
- 活動流程:
(三)木都發展脈絡
- 日期:110/01/16(六),14:40~17:00
- 路線:
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集合點】>北興陸橋橋下行人通道>長安街>魯班廟>文化路(森林之歌)>林鐵西側道路>回程
- 活動流程:
六、報名方式:網路報名, 網址如下
七、聯絡方式:
1、「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臉書專頁,網址如下
https://is.gd/Tup791【相關訊息將會同步更新】
2、連絡電話:0983072567 龍小姐
3、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八、注意事項:
1、入館請配戴口罩
2、入館前測量額溫,超過37.5度者請配合返家休息
3、請配合酒精消毒
4、為保持走讀體驗品質,請自備手機與耳機。